电商集体告别仅退款
2025-04-24 00:48:0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来源:东哥解读电商
作者:金珊

“仅退款”时代落幕。

4月22日,据报道,拼多多、淘宝、抖音、快手、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“仅退款”,原有的“退款不退货”申请,将交由商家自主处理。

不到四年的时间里,“仅退款”被电商行业“抄作业”,现在又开始了大撤退。“仅退款”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?


上线四年,仅退款远离初衷

“仅退款”指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,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、与描述不符等情形,可向平台申请退款且无需退货。这种模式模式简化了传统“退货退款”流程,原本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。


“仅退款”2021年最早由拼多多提出,起初是应用在农产品、生鲜产品当中。因为最初农产品的运输容易出现损耗,即便是申请退货退款,运回去的蔬菜、水果也不能二次销售了,整个退货过程也没有任何意义。

所以拼多多上线了“仅退款”解决农产品和低价值商品的损耗问题。但是随着拼多多品类和用户的扩张,“仅退款”的政策逐渐远离了初衷。

例如,在红河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石某某的案例中,石某某在拼多多平台购买了枇杷,收到后发现部分枇杷损坏。平台客服主动介入,为石某某申请了17元退款,并无需退货。法院判决认为,石某某的行为是基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,并不构成恶意违约,因此驳回商家要求石某某退款的诉讼请求。

随着行业竞争逐渐激烈,价格战之后,“仅退款”又成为了电商巨头抄作业的模板。

2023年9月,抖音在商家售后管理规范当中更新了“仅退款”的规则;12月,淘宝新增“仅退款”,同月京东也上线了“仅退款”。2024年1月,快手正式加入仅退款的队伍。至此,“仅退款”已经成为行业标配。

但很快,这项政策就被有心之人利用。不少羊毛党出现,利用“仅退款”谋利。有平台称被羊毛党薅走1.8亿元。

电商平台们的风向变了。

2024年7月,淘宝开始松绑“仅退款”政策,会根据体验分,对优质店铺减少干预。2024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拼多多、京东、快手陆续开始优化“仅退款”的政策。2025年1月,抖音电商也宣布优化“仅退款”售后政策,并且加大恶意索赔打假人的管控。

同月,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的电商平台,要求整改“仅退款”规则,明确其适用范围,防止挤压商家的生存空间。

直到昨日,各大电商平台全面取消“仅退款”,“退货不退款”由商家自主处理。

至此,“仅退款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每个平台的基因不同,"仅退款"并不适用于所有电商平台。


反内卷,平台放权

商家表示大快人心,"仅退款"终于取消了,不用再薅羊毛了。

根据2024年网经社对2000位商家和1000位消费者的调查,只有1.06%的商家在最近一年内没有遭遇过"仅退款"的困扰,只有1.39%的商家支持这项政策。但是商家也担心,后续的具体的执行问题。


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"仅退款"能降低维权成本。后续如果羊毛党增加,商家的经营成本增加,最终消费者还是要承担成本的转嫁。不少消费者很赞成"仅退款"的取消,但是也担心之后的维权问题。“仅退款退场对质量把关不能退”的话题冲上热搜。例如电商购物经常遇到的货不对板、假货等等。

平台考虑的是,要留住消费者,所以早期会上线"仅退款"。也是用消费者的实际购物体验,来监管不良商家。但是"仅退款"的规则虽然惩罚了一部分不诚信经营的商家,但是也误伤了一些正规的商家。商家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已大幅提升,"仅退款"整体退出水到渠成。

平台从掌权到放权,角色也从仲裁者变成了协调者。

"仅退款"时代的结束,离不开政府这双“有形的手”进行监管控制。

今年两会期间,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明确表示,会对平台滥用“仅退款”规则,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。

一系列政策,都是在保障中小商家的利润。减少价格战、缩短账期、取消"仅退款",都是为了给民营企业减负。这在关税战出口转内销的背景下,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
电商生态的成熟化必然伴随阵痛,但阵痛背后是价值逻辑的重塑。当价格战让位于质量竞争,当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,中国电商才能真正从流量红利走向成熟的发展。

一个更健康生态能应对未来的变革带来有质量的增长。商家的竞争也正在回归基础的商品和服务。

"仅退款"的退场并非消费者权益的倒退,而是电商生态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的分水岭。其四年历程揭示了一条核心规律:任何单边倾斜的规则终将因生态失衡而失效。

未来,健康的电商生态需依赖三方协同——用户诚信、商家责任、平台技术与政府监管的有机结合。

电商正在回归良性竞争。

参考资料:

1.红星资本局,“仅退款”被玩坏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