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投资者日:淘宝拼多多化,饿了么向美团点评开火
2018-10-19 12:23:0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导语:美团点评的上市在9月20日如期而至。不过,阿里巴巴显然没有打算让他们独享聚光灯。本周,阿里2018投资者日(9月17日-18日)、云栖大会(9月19日-22日)连续登场,多少抢了一些美团的版面。

9月17日,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届投资者日在杭州召开。由于紧接着9月10日的“传承计划”,本次活动备受瞩目。到场的投资机构和分析师达到创纪录的逾550人,贝莱德、淡马锡、奥本海默等全球顶尖投资机构都派员参加。

一年前的6月8日-9日,阿里巴巴在其第二届投资者日上,给出了2018财年45%-49%的收入指引,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36%-38%。股价随即在6月8日暴涨13.29%。

可惜这一奇迹没能在今年再次上演。9月17日、18日,阿里巴巴股价分别下跌3.55%和1.41%。当然,最近中概股普遍下跌,阿里的股价波动应该和投资者日没有什么关系。

撇开股价,我们聚焦阿里在本次活动中披露的部分业务指标,展望电商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►越来越拼多多的淘宝

新用户同比增长88%、70%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、14%的新用户年龄在50岁以上、特价订单增幅350%以上...你以为这是在说拼多多吗?错。这是阿里官方对淘宝近况的描述。

首先,我不得不吐槽一下“新用户增速”这个指标,这大概是阿里巴巴的又一项“创新”。最初看到各家媒体“今年8月淘宝新增用户较同期增长88%”的报道时,我着实吓了一跳,心想这不会是个段子吧(因为有太多的“8”在里面)。淘宝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亿级别,怎么可能还有那么高的增速。其18Q2的活跃用户增速不过23.6%,怎么突然就提高到88%了。

来源:DonG整理阿里历年财报

我不知道这个指标的具体定义,但肯定和传统上的“用户增速”不是同一个概念。从英文来看,应该是新的注册用户(New Registered Users)的增长情况,也就是本期增量和去年同期增量的比较。

如果以此计算的话,18Q2阿里活跃消费者5.76亿,较18Q1的5.52亿增长了2400万;17Q2的用户规模为4.66亿,比17Q1的4.54亿增加了1200万。2400万比1200万增加了100%,这倒是和8月份88%的“新用户增速”非常接近。不确定这个指标到底是不是这么算出来的。

其实在用户体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,增速趋缓是很正常的,更何况最近几个季度阿里的用户增速一直在反弹。他们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些地方搞“创新”。

整体而言,在用户增长方面,阿里巴巴突出强调了自己对网购边缘人群(低线城市、老年用户)以及年轻人(18岁以下)的吸引力。这其中大部分客户群体的特征都和拼多多的受众群体高度吻合。

除此之外,淘宝近期的改版更可以说是在核心算法、商业模式方面向拼多多靠拢。

8月31日,多家媒体报道,手机淘宝进行了一次大幅度改版,更加注重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。具体而言,栏目变得更清爽,“猜你喜欢”信息流版块被提升至首页第二屏;并且新增“我的频道”页面,帮助用户将喜欢的行业收藏在首页;导读栏形式也被明显简化。

手机淘宝首页产品负责人魏萌表示,此次改版把“消费行为”这个单一的判断维度,拓展成一个个消费场景,以实现更精准、更人性化、更高效的推荐,这是淘宝实现“以人为中心”的算法技术的最重要一步。

这一重大变革在本次的投资者日上也有提及。用户体验更简单、信息分发更高效、发布内容更多样,是官方对这次改版的核心阐述。

黄峥曾表示,拼多多和淘宝的区别在于,淘宝是流量逻辑,主体是搜索,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,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;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,推荐商品给消费者,SKU有限,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。

简单说就是淘宝的模式是“人找货”,而拼多多则是“货找人”。这次淘宝的改版被外界视为阿里开始更多的朝着拼多多“货找人”的社交电商逻辑靠近。

就在不久前,拼多多也同样进行了转型。他们先是在7月底向包括耐克、网易严选、欧米伽、索菲亚等多家品牌商发出招商邀请;随后,8月31日,涵盖国内外497家企业的“品牌馆”正式上线。

由于黄峥在过去一直否认拼多多需要进行品牌升级,所以不少媒体认为拼多多上线品牌馆是迫于资本市场和舆论的压力,不得不转变最初的想法,尝试“天猫化”的升级。

现在看来,当拼多多开始“天猫化”的时候,淘宝其实也在进行着“拼多多化”的改变。未来是会出现集两者之大成的超级平台,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因为从我们角度来看,拼多多的流量逻辑虽然很美,但有一个是淘宝无法抄袭的基础条件。拼多多实现货找人的前提条件是微信的社交流量,你能够先混入微信群。而对于淘宝,4年前自己封杀了微信,链接就无法混入微信社交流量。当然淘宝本身还是有一部分社交流量,就如淘宝客,仅通过微信QQ获得流量,据说一年是5000亿销售额的盘子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们看到了阿里的学习进化能力,这个是京东需要学习的,毕竟占有着其它所有电商玩家不可具备的微信和手Q入口。

►饿了么首次登场投资者日

盒马鲜生、高德导航、零售通等业务在今年首次于投资者日单独亮相,各自向外界展示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。由于美团在近期上市,饿了么成为其中最受瞩目的新秀。

自4月加盟阿里后,饿了么就成为了阿里巴巴的宠儿。资源方面,饿了么先是完成了和哈啰单车的对接,然后又被整合至88VIP会员体系内,并且在手淘首页获得入口。资金方面,饿了么在7月宣布30亿规模的夏季战役,掀起新一轮的外卖补贴大战。

本届投资者日,阿里巴巴对饿了么不惜赞美之词,以“空前规模的高成长(Unparalleled Scale)”形容这位新成员。当然,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其所披露的数据。

截至到2018年6月30日,饿了么年度活跃用户1.67亿(不含口碑),人均订单量19.8次/年,注册商家350万,月活骑手66.6万。

我们整理了美团招股书中的相关资料,将两者进行简单的对比。

来源:阿里投资者日、美团招股书

就用户数量而言,美团仍然占据明显优势,大约是饿了么的1.5倍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美团目前的市场份额确实是在60%左右。

值得注意的是人均订单量,美团为20.3次/年,略微高于饿了么的19.8次/年。不过,美团招股书中所披露的人均订单量包含了用户的所有团购、酒店等其他业务,而饿了么的订单量则没有包括口碑的订单。如果只是单纯比较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订单频次,也是相当的频次。

由于饿了么的数据只披露到6月底,考虑到7月开启的补贴大战,这一指标现在可能会更高。阿里此前在2季报中披露将成立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,并预定了30亿美元的融资。最近,媒体报道新公司的融资金额很有可能大幅超过30亿美元,而公司整体的估值将在250亿美元左右。这大约是美团市值的一半。

受到市场空间的限制,阿里新公司的估值和美团的市值恐怕很难同时上涨。随着阿里巴巴未来进一步向饿了么倾斜资源,双方的竞争恐加剧。

9月20日美团点评IPO,前一天晚上在香港见了几个投行的朋友,也问及怎么看美团点评估值。他们最担心的两个点,一个是摩拜单车很烧钱,一个是担心饿了么持续的补贴战争。会持续拖累美团点评的财报。

东哥的回答比较简单,首先摩拜单车往大了说一天亏损千万,而4年前滴滴、快的网约车大战的时候则是五六千万。要做出行市场,千万级亏损不算钱。而共享单车是最重要的高频的出行入口,美团点评必须拿下。美团点评曾在团购、外卖、酒店、订票等多个领域后来者居上,要给美团点评更多时间。关于饿了么,从08年算起,饿了么比美团外卖早做6年,却被美团外卖反超50%的销量,不只是流量入口的问题,还有运营效率,美团外卖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了,而饿了么一直都处于巨亏状态。阿里的重心肯定不是做外卖,而是保证餐饮服务市场不被美团点评垄断。阿里的补贴战争是有极限的,所以才分拆饿了么单独融资。如果饿了么都值250亿美元,那么美团外卖就在400亿美元以上,算上其它业务500亿美元是不是低估了?

在美团点评IPO当天,我发了一条朋友圈“阿里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IPO了”,因为这两个投资人最担心美团点评的业务,正是目前阿里重点投入的领域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