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东哥笔记
作者:李成东
东哥笔记194期:
二季度财报陆陆续续出来了。
二季度的外卖大战,京东亏掉了100多亿,净利润大跌51%,美团也亏掉了100多亿,净利润暴跌89%。
如果没有国补支持,京东二季度利润表现未必比美团好多少,阿里财报还没有出来,按照阿里的补贴强度,订单量,二季度亏进去200亿也不奇怪。
很多人就奇了怪了,监管部门不是喊刹车了吗?怎么还亏这么多钱?
首次约谈是2025年5月13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、人社部等五部门,原因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平台补贴大战,美团、饿了么跟进“烧钱”竞争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。
二次约谈是2025年7月18日,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、人社部、商务部,原因是淘宝闪购(饿了么派送)加入战局,平台重启“0元购”“满减18元”等非理性补贴,引发商户利润挤压、骑手超负荷、食品安全风险激增。
这里面有两个误判,一是监管的核心要求是平台不得通过算法压制、流量倾斜等手段强迫商家承担促销成本,需保障商家定价权与选择权。也就是你要补贴,那么平台自己补贴,不能强拉着商家亏损补贴外卖大战。实际上监管增加了平台的订单亏损,得平台自己硬扛。二是时间上,5月约谈和补贴没啥关系,7月约谈不影响二季度已经发生的补贴亏损。
持续消耗战
但对京东美团和阿里来说,问题不在于二季度亏了一百多亿,以后还要继续亏下去。
为什么停不下去?京东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。京东为这些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,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。另外还有工资支出、福利补贴等其他成本。
人均1万,京东外卖光这15万全职骑手月均人力总成本约15亿元,再加上中台管理成本5亿,什么业务都不做,这就得干进去20亿元。
京东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外卖骑手团队,就得硬扛2000万以上的日订单量,持续维持补贴优惠。所以考虑到用户订单补贴,还有外卖供应链创新投入,一个月投进去三四十亿不算多。
阿里会松手吗?那就更没有理由了。
最近我所在的互联网电商群、媒体群里都传开了一张图,外卖市场份额图。准确说是外卖+即时零售市场订单图。因为饿了么的订单,肯定是算了闪购订单的,肯定也算了到店自取的。总之,订单量,怎么算着大怎么来。
这张图,只表达了一个意思,阿里很行,美团很菜,京东也不经打。
这张图的数据,应该不出意外来自阿里。
那么阿里为什么刻意要强调“订单量和市场份额呢”?
最近几个大厂的朋友来找东哥交流,都聊到了这轮外卖大战。
我记得4月份刘强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,5月就冲击2000万单的时候。我在东哥电商投资群就强调过订单量,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。
因为阿里从2018年斥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,再加上过去7年下来,累计花掉的钱不下1500亿。京东一个月时间,投入30多亿就达到了阿里7年1500亿的效果。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,是非常具有威胁性,而反过来说,阿里就显得很菜。毕竟三年前阿里就想甩锅了,可惜没人接盘这个烂生意。
所以阿里再度发力外卖市场,绝对不是因为这个市场重新发现了金矿,或者能力实现了重建业务,颠覆美团的垄断地位。
再说订单和市场份额
美团王莆中在此前访谈中,重点谈到过外卖订单质量的问题。因为外卖大战的水分实在是太大太大了。
从战前的全网外卖+即时零售日订单1亿出头,现在全网平台加起来超过2.4亿单了。中国每天凭空都出来1亿多吃外卖的吗?我是不会相信的。
前几天瑞幸咖啡披露了财报,收入和利润屡创新高,利润并没有被外卖大战侵蚀,瑞幸咖啡也要感谢外卖大战,订单量屡创新高。咖啡奶茶,在中国已经连锁化了,这种是最容易标准化,最容易打的标品产品。所以也必然是这场外卖大战的“刷单主战场”。
一杯经典的美式咖啡,会员9.9元,外卖到店自取只要5元。我的理解瑞幸咖啡最多会给到8-9元的合作价格,平台补贴3-4元/单。所以丝毫不用怀疑价格敏感性的中产用户,全部切换成外卖订单到店自取模式。
平台给瑞幸咖啡一单补贴3-4元,其它订单亏损补贴只多不少,1亿单,一天就得搭进去3-4个亿。所以谁的订单大,谁每天亏损的就越多。当然可以通过流量反哺平台的电商订单,降低亏损,总的来说薅羊毛订单的用户价值贡献有限。
不管亏了多少钱,阿里来势汹汹,确实是镇住了市场,影响了资本市场判断,美团跌跌不休。
但阿里是否已经打破了美团“垄断话语权”,我的观点是否定的,薅羊毛党的订单,当不了真。阿里长期补贴下,能否逆转所有用户习惯,我也不那么看。最主要的是,我不认为阿里的主战场在外卖。
接下来才是本文的重点来了。
我是王兴和刘强东会怎么做?
前段时间和前京东战略部的同事电话深度沟通,他前两年入职了某物流公司负责战略,它们也是间接的受益者,大老板们自然很关注外卖大战。
我说:外卖大战打成这个样子,肯定不在刘强东的计划之内。京东一年的利润400多亿,按老刘风格,第一年最多是100亿级的年预算。现在一个季度就干进去一百多亿,显然是不在计划之内的事情。
我如果是刘强东,肯定立马给外卖业务“刹车”。
首先京东要明白自己的做外卖的首要战略目标是什么?“围魏救赵”。京东本无意做外卖,是因为美团通过外卖切入即时零售市场,从早期的商超生鲜百货、鲜花、医药,这两年逐步侵入到3C和家电,不只是威胁到了京东主业,而是动了京东的两大根基,一个是“211物流快的用户体验心智”,一个是中国城市中产用户人群。
现在有阿里下场帮忙添油加柴,拉美团下场补贴,那么京东就应该主动往后撤保存实力,而不是被自己之前的高调宣传束缚手脚。京东在短时间内快速把外卖骑手团队扩充到15万人,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错误。
京东的首先战略是消耗美团,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消耗美团,而不是打着打着,真的认为自己要把外卖业务做起来。阿里收购饿了么做了六七年都没赚钱,京东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赚钱?在一个不重要的业务支点上投入过多的公司战略资源,这绝对是错误的。
当下最重要的战略是全球化和AI,一个季度一百多亿,一年400多亿,一年利润干光,那么海外和AI还有多少业务资源?
对于美团的战略选择,是没得选。外卖是美团主营业务,是所有业务的基石所在。当京东和阿里发起攻击的时候,是没有退路可选,必须硬刚到底,死战不退,但也并非完全没得选!
截图是我2014年1月的微博,腾讯出售电商业务给京东是3月下旬的事情。我是在5月初,在北京见了高瓴资本张磊,他很好奇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。
当然大家知道了,后面的趋势大致如我微博所言,腾讯微信电商转向了去中心化,腾讯也通过“双百计划”投资了很多生态公司,其中就包括了拼多多。
我是王兴我会如何行动?
全球化和AI,是互联网巨头们非常确定性的两大战略方向,必须在外卖市场止血。
王兴立马去找Pony马做个东,美团和京东达成协议,美团主动选择退出3C和家电市场,或者将美团即时零售市场的3C和家电业务出售/合作给京东。京东则选择退出外卖业务,或者将平台外卖业务与美团合并。
3C和家电,客单价高,订单量少,美团如果不是深入供应链,从中也赚不了多少钱。外卖业务,京东如果一直处于老三位子,铁定一直都会是个赔本买卖。
美团和京东,都回到半年前的起点状态。美团则可以一心对付阿里饿了么,毕竟之前已经打过7年了,现在的补贴策略也没有什么本质变化。补贴大战之后,最终外卖市场还是回到7:2:1的市场份额结构。
京东和美团死磕外卖,绝对是阿里愿意看到的现象。阿里也有意添油加醋,迫使京东和美团加大砝码,消耗有限的资源。
所以我认为阿里的外卖战略目的之一就是:阿里年净利润在1200亿+,比京东美团400亿+大一个量级。阿里自己在ALL in海外和AI的时候,故意扩大补贴消耗京东和美团有限的利润/资源,减少在海外和AI方向上的竞争。
文章最后,东哥送一句段永平的止损哲学观点给王兴和刘强东:“发现错误决策时立即停止,无论当前代价多大,长期来看都是最小代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