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亲自做外卖,自营是解药还是毒药?
2025-07-25 19:24:4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来源:东哥笔记
作者:金珊


当监管叫停外卖补贴,刘强东选择走一条更重的路。

京东要亲自炒菜了。今年6月刘强东曾在媒体分享会上表示,“未来,我们会打造一种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,并期待这种商业模式能够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。”。

最近七鲜小厨开业了,京东认为七鲜小厨会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,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。

刘强东为什么要做自营外卖?


日销近千单,全程直播

最近京东的自营外卖——七鲜小厨,首店在7月22日正式开业了。按照官方的说法,七鲜小厨主要定位是明厨亮灶,取代幽灵外卖。

首家门店位于北京东城区长保大厦,目前仅支持京东平台下单。京东表示如果其他平台欢迎,也会考虑入驻,不局限在自家平台上。

截至目前,七鲜小厨总销量已经突破3000单。菜品主要有特色小炒、一面小吃、炒饭炒粉、拌饭盖饭、特色烧烤等等。原价在20到40不等,领券后降到10元到20元区间。例如,小炒牛肉盖饭补贴后17.8元。目前只有外卖和自提,没有堂食。

京东官方表示,自己下场做外卖不是抢实体店生意,目的是为了“从幽灵外卖、黑外卖的手里,拿回本该属于品质餐饮商家的生意。”。并且已经和嘉禾一品、紫燕百味鸡、朴大叔拌饭等商家交流。

主要的模式是菜品合伙人提供配方并参与研发,京东负责食材采购、门店运营、机器人炒制、品控和履约。开店选址也会集中在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高的地段。

菜品合伙人计划是指京东投入10亿现金,面向全国招募餐饮品牌及个体厨师,为1000道招牌菜提供合作机会。每道入选菜品给予合伙人100万元保底分成,后续销售分成上不封顶。


肉类和净菜都是工厂洗好切好、经过严格的出厂检测、密封包装好后,由冷链运输到七鲜小厨门店。调味品来自中粮、中盐和益海嘉里等品牌。省去了洗切配的动作,开袋现炒。门店采用炒菜机器人完成烹饪,单份菜品制作仅需3-5分钟,并配备明厨亮灶及24小时直播监控,确保透明化。

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万家门店,投入百亿资金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。

京东为什么要亲自下场做自营外卖?


做自营比纯补贴更划算

京东最早做外卖是为了给电商业务引流。

京东开团后,美团和阿里也跟进了,淘宝补贴增加,美团还推出了自提的0元购。有研报计算仅今年二季度,三家总共投入高达250亿元。外卖大战走向一个不可控制的方向。

每个季度几十亿地烧钱,就算是把这笔钱看作买流量的费用,也不便宜。而且补贴一停,单量下滑,谁补的多,消费者就去哪个平台买,根本不是长久之计。

特别是监管叫停了疯狂补贴。各家可能还会暗戳戳地补,但后续力度会慢慢下滑。大额补贴也不能作为核心宣传点了。做外卖,京东需要一个新的方法。


七鲜小厨至少大部分成本都是固定的。

买菜品配方一共要烧10亿;

开店选址对标幽灵外卖,房租肯定会比一些大店铺便宜;

店员只需要打开包装放食材,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;

机器投入也是固定的,后续只有维修和折旧;

还可以利用现有的骑手接单配送。


经营成功的话,七鲜小厨总会留下一些忠实用户,也会留下一些消费数据。发券补贴大多数都会随着补贴停止,又流失了。


餐饮供应链的钱不好赚

开1万家店,七鲜小厨就会像很多连锁品牌一样到处都是。

这也是刘强东的一贯打法了,价格战+自营供应链。电商的3C家电也是这样拿下的。从七鲜小厨规模化的模式也能看出是为了复制电商的打法,赚供应链的钱。

刘强东曾明确表示,“大家看到的是我们跟美团的外卖之争,但我们更强调的是外卖背后的生鲜供应链,前端卖饭菜永远不赚钱,我们要靠供应链赚钱。”

七鲜小厨是想成为一个连锁品牌,做“中餐版”的肯德基。


因为只有规模上来了,供应链才可能赚到钱。这也是很多连锁品牌都在拼命扩张,都在把万店做为自己的目标。前期可能会赔钱,但是后续成本通过规模效应降下来了,后来者就难超越了,赚钱也就是迟早的事情。

肯德基拥有庞大的全球和区域采购规模,这赋予它极强的议价能力。它能以比单个加盟商或小连锁低得多的价格采购原材料。建立高效的中央仓库和配送中心网络,优化物流,降低整体运输和仓储成本。最终确保所有餐厅的产品品质、口味、规格高度一致。供应链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。

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门店地损耗。据了解,传统的外卖门店因为采购分散、库存管理不精准等原因,食材损耗率在10%-15%之间,集中采购和统一加工配送的模式,损耗率可以控制在5%以下,老乡鸡损耗率在3%左右。

想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。特别是七鲜小厨目前上线的炒饭、炒粉等类目,肯定是要比炸鸡、汉堡这些操作难度更大,对供应链要求更高。

例如嘉和一品曾经也为了规模化,耗资1.5亿建设中央厨房,但是最终还是把这项资产卖出去了。中央厨房的产能可以支持三五百家门店,后续嘉和一品只有一百家门店。成本很难摊下来,没有达到一开始预想的效果。


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

如果只看外卖业务,七鲜小厨最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。

2024年肯德基中国自营门店10187家,收入85.1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610亿元。

2024年京东的营收1.2万亿元。

国内海底捞一千多家门店,背后的供应链公司营收只有65亿元。海底捞和肯德基的客单价也都比七鲜小厨要高。

所以粗略计算,成功开万店的七鲜小厨大致也只能为京东带来六百多亿的收入。做到万亿规模需要的时间成本也不少。

肯德基在国内达到万店规模用时36年。对标扩张比较快的连锁品牌,瑞幸咖啡很多快取店也是只有自取和外卖,但是突破万店也花费了5年半。

七鲜小厨真的是一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。

自营看起来是差异化的竞争,是对外卖大战的新解药。但实际上耗时耗力,如果不能带来明显的增量,万店模式很容易拖垮团队的心力,变成一剂毒药。

但是京东似乎注定要走这一步棋。

考虑外卖的引流作用,和即时零售万亿规模,总归要试一试。

特别是京东在履约方面有实力,有机会到外卖牌桌上参与一把。没有配送团队的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,基本告别这一轮的竞争。即使最终不敌美团,给业务带来些增量,为主营的电商提供些流量也是好的。

外卖、酒旅、短剧,目前京东的打法看起来很散。核心都还是为了增长,为了利润,要努力折腾。在国补即将结束的时刻,京东好像失去了下一阶段的增长引擎。这次京东能成功吗,自营做外卖值得吗?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

参考资料:

1.王智远:京东要做灶王爷?

2.20社:为什么京东要“亲自”来炒菜?

3.京东黑板报:谢谢大家对七鲜小厨的厚爱 最关心的问题回答如下


图片来源:京东黑板报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