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年后,谁掌握选票,谁就掌握世界!|东哥笔记
2025-07-10 15:59:18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
来源:东哥笔记

作者:李成东


东哥笔记187期:

之前一篇有关于“性萧条”的文章火爆全网。东哥认为分析数据,要尊重客观事实,逻辑事实。(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一下,我不赘述更多)

文章用金额比较肯定不对,最重要是看销量,而不是看金额下降。因为大家都在卷价格,量未必下降那么多。

另外文中数据和行业实际数据差异太大了!

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23年报告显示,受疫情后需求反弹影响,国内避孕套产量同比增约4.5%,与博主"下降17%"趋势相反,2024年也只是略有下降2%。

娱乐场所方面: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KTV、酒吧等夜间娱乐场所营收平均降幅约15%-30%,远低于所称"86.9%""76.9%"的极端值,且大众连锁KTV等增长了5.5%。

金戈的市场表现下跌,主要原因是专利失效后,低价同行增多,竞争加剧,而非需求萎缩,竞品万艾可 2024 年主动降价 35% 抢占市场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
深入分析 "性萧条" 背后的客观事实,我们不得不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。中国 20-39 岁青壮年人口,作为避孕套消费的主力,从 2010 年的 4.07 亿减少到了 3.31 亿,同时不婚族和丁克族的比例也在大幅提升。这些人口因素的变化,直接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。

其实,不仅仅是与 "性" 相关的行业,所有的生意本质上都是人口生意。人口的数量、结构、分布、消费能力等因素,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,掌控着市场的走向和商业的兴衰。

从人口数量来看,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。过去,中国凭借巨大的人口优势,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沃土。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行业,还是互联网行业,都受益于人口红利,实现了高速增长。然而,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,市场增量空间逐渐缩小,企业不得不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。


80年后的世界,谁说了算?

《柳叶刀 》模型(2020年研究)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64年达到峰值97.3亿,2100年降至87.9亿 。

联合国2024年报告预计2080年全球人口达到峰值103亿,2100年略降至102亿。

现在非洲人口就有15亿了,20年后将达到30亿!那么非洲人口会止步于30亿吗?大概率会继续增长,只是增速放缓,可能止步于45亿。

东亚儒家文明的中国,日本,韩国,总共16亿人口已经进入转折点了,2100年还能剩8亿?

南亚的印度人口可能最终止步于20亿,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最终南亚人口止步于30亿。

欧美/拉美白人国家的12亿白人到2100年,最终会剩多少人?估计不超过5亿。80年后,不会有白人国家了。也没有纯粹的基督教国家了!

80年后的世界,谁说了算?这个世界是你们的,最终还是属于生孩子最多的!


(海豚社会员群聊截图)


三个14亿人口级大国的贸易往来数据


印度和非洲人口规模都超过了14亿,但中国对非贸易额(2024年2956亿美元)远大于对印贸易额(2024年1384.78亿美元,同比增长1.7%)。
2025年1-5月,中非贸易总额达9632.1亿元人民币(约1340亿美元),同比增长12.4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其中中国对非出口5995.7亿元,增长20.2%;自非洲进口3636.4亿元,增长1.6%。


2025年1-5月,中印进出口总额:累计达615.8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3%。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541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1%,增量70.53亿美元。中国自印度进口74.8亿美元,同比下降15.5%,减少14.47亿美元。 中国贸易顺差为466.2亿美元,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。
中非贸易高度互补:

中国进口:非洲提供中国急需的能源、矿产(石油、铜、钴)和农产品(南非碧根果90%出口中国,坚果、水果进口增速超30%)。

中国出口:机械设备、电子产品、基建服务(如蒙内铁路)和消费品满足非洲工业化与消费升级需求。2023年中国对非出口新能源汽车增长291%,光伏产品增57%。

贸易平衡:中国自非进口1168亿美元(2024年),对非出口1788亿美元,顺差较小(约600亿)且双向需求均衡。

中印贸易结构重叠且竞争性强:

两国均以制造业出口为导向(如纺织品、电子产品),印度对中国出口以初级产品(铁矿石、棉花)为主,但规模有限(2023年仅200亿美元)。

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巨大(2024年达1000亿美元),因其高附加值产品(如医药、IT服务)对华出口受限,而中国制造业产品占据印度市场。
中非友好,中国持续扩大对非投资:

中国在非直接投资存量超400亿美元,建设经贸合作区(如埃及苏伊士园区),带动产业链贸易。

中国参与非洲78个港口、超1万公里铁路、10万公里公路建设,显著降低物流成本(如肯尼亚锡卡高速)

相反中印贸易壁垒高企:

关税与非关税壁垒:印度平均关税27%,附加增值税、许可费等,且频繁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(98起反倾销案)。
中国企业应该是投资非洲呢,还是投资印度?


人口结构重塑全球格局


中国1500年之前的很长的时间内,都是领先全球创新和重要发明的策源地。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繁荣的农业和商业,造就了专业的分工。

回到二十一世纪,中国有14亿人口,通过教育改革,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工程师人口。中国人还热衷于创业致富,开拓遍及世界的贸易网络。所以我乐见未来的三五十年中国会再次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创新大国。

那十年以后你公司的业务市场在哪里?人口结构重塑全球格局。

同样都是14亿人口,2023年非洲新生儿数量4500万,印度新生儿数量2300万,中国是900万!

十年以后,北美+欧洲,还是10亿人口(依靠移民)。而十年以后的非洲有20亿人口,南亚20亿人口,东亚三国15亿,东南亚有8亿多人口,中东地区(西亚)有7亿多人口!
这个世界不可能一直由10亿欧美人主导着世界秩序,世界游戏规则权力必须要重新再分配。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战略必须要调整。

未来十年,"坐等生意上门"的模式已成过去。中国品牌与人才的大规模出海将是不可逆的趋势:

平均一个商家一个品牌出海背后跟着20-50个人,配套的第三方服务,至少还有10个人,10万个商家/品牌就是就是300-600万,100万个商家/品牌就是3000-6000万人。这3000-6000万人将快速改变全球商业版图。
正所谓,天高任鸟飞,海阔任鱼跃。


经济增长

要么你有资源,要么你有丰富的人口


哪有那么多的神奇经济增长国家。真正有经济增长亮点的,其实是屈指可数。经济增长的原动力,要么你有极其丰富的资源,类似中东,个别非洲国家,卖了就能发财。要么你有丰富的人口,靠人口数量红利推动增长。要么你产业升级了,抓住了红利机会。当然也有越南这种在地缘政治中吃到供应链转移红利的。



(海豚社会员群聊截图)


印度不可能超过中国,但有人口红利


印度在英国殖民之前,就是32个小国家,其实是英国造就了印度。另外印度的官僚主义作风,限制了国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,影响制造业发展,加上种姓制度等等,印度不可能超过中国。但是印度依然有非常大的机会,比如人口红利,高级的工程师人才,印度是亚太制衡中国,最为重要的国家。因为越南,日本,人口都太少了。


东哥结语


这个世界,一个是黑人愿意多生,一个是穆斯林特别愿意多生!

黑人13亿,占世界18%人口。穆斯林人口19亿,占世界人口24%。有交叉重叠,但重叠度不高。八十年后,一百年后会怎么样?

如果说谁有选票决定谁当总统,那么未来世界谁来决定?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