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该清醒清醒了
2019-01-02 15:36:0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导语:寒冬中也蕴藏着机会,当下即是最好的时机。环境差的时候,你难过。但环境好的时候,你也未必好过。

ofo死掉了,共享单车整个行业就活了。就如寒冬淘汰老弱病残的,客观上优化了种群。这就是自然法则!

按股价峰值算,2018年阿里跌了40%,京东跌了60%,其它BAT也没有好到哪里去。

电商法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,商家,微商,淘宝代购等也是风声鹤唳般的紧张。

各种互联网公司裁员减薪,一片肃杀的情形。

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的时候,酷夏时节,A股大跌,很快就传到了一级市场。2014年开始风生水起的O2O公司都断了融资,找不到自己的盈利模式,绝大多数都倒下了。因为2014年京东和阿里陆续上市,大多数人也都不看好新的公司能够突破京东和阿里的壁垒。京东自营模式下仓储物流优势,阿里平台模式下的生态壁垒。

两周前东哥搞了个电商独角兽评选,结果非常有意思。只是看to C业务的独角兽,小红书、每日优鲜、云集、微拍堂,环球捕手以及包括已经上市的拼多多都是2015年以后才起来的公司。

而2015年则是阿里和京东上市后资本寒冬的一年,那一年O2O大起大落,大部分在寒冬中阵亡。对创业者,过去的一年是艰难的一年,2019年融资环境也未必见好,但对活着的公司来说是好的时代。具体总结在《资本寒冬中谁最受投资人青睐?2018年最具潜力TOP10电商独角兽》一文中,有详细解读。

写这段话是什么意思?就是想说寒冬中蕴藏着机会,当下即是最好的时机。环境差的时候,你难过。但环境好的时候,你也未必好过。因人因事而异!

都说经济寒冬将至,只简单谈下自己合作多年的两个合作伙伴。年底了,也要过一下业务的近况。

一个是小公司,二十多人,年收入两三千万。说年底业务忙不过来了,招了几个实习生加班干。问了下平均月薪情况,1万5左右,作为一个小公司也不错了。毛估估2019年营收能到五六千万的样子,毛利润率至少还能提10个点。

一个是稍微大一点的公司,几百人,薪酬年年涨,现在员工月均工资2万多,如果算上年终奖、期权估计还远不止。今年增长虽然有压力,还是给所有员工多发了年终奖,多涨了工资,还加了期权。一直都在做人员优化调整,但整体上员工总数还在扩招。

一个没有融资过,一个融过资。但也都是稳健发展规模化盈利的公司。盈利的公司,可以从容不迫的迎接寒冬。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,不管是否融资过,盈利是至关重要的,即使当下没有盈利,也要有那种想盈利即可盈利的能力。

赚钱很重要,融资来的钱,是不能随便花的。我一直劝谏那些融资的电商独角兽,不要随随便便的烧钱,而不考虑赚钱。只会花钱,从来不考虑赚钱,就会丢掉赚钱的能力。想赚钱的时候,就难了。

福兮祸之所伏,祸兮福之所倚。于我而言,资本寒冬,则是大好的时节。最近见一投资人朋友,问我这做投后管理的最近在忙什么?我说你们投资人只会教创业烧钱,现在寒冬到了融资也难了,创业公司只能自力更生。我的价值就出来了,我出谋划策帮创业公司赚钱。它们赚大钱,我就赚点小钱,陆陆续续签了几家独角兽的电商战略顾问。

其中一家公司已经行动了起来,仅一个月时间月营收环比大幅上涨,实现了规模盈利。可以预见2019年他们就不需要裁员了,还需要招不少的人。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!

两周前经纬资本张颖说,资本寒冬已至,创业者要把50%的时间用于融资,我是大大的反对。既然已经很难融到钱了,难道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经营上,优化运营,开源节流?看来资本的血液里,大概只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就是,不断的融资烧钱,烧出来规模优势。但这个冬天里,经纬曾投资的ofo,恐怕是很难熬过去了。虽然累计融资14.5亿美元,也算是够多了,但不能赚钱,终究难免一死。

此前见过哈啰杨磊,说2017年4月是最艰难的时候,资金捉襟见肘,差点卖给了ofo。昨天到杭州参加小弟的婚礼,路上骑了哈啰单车,看账单收了1元钱。据我所知哈啰的每辆成本硬件+运营成本1.3元/天,哈啰平均每辆骑行次数3-4次/天,也就是哈啰整体规模化盈利也就很快了。

ofo死掉了,共享单车整个行业就活了。

融资都容易的时候,同类竞争太过残酷,也没有心思放在细节运营上,也就没有谁能赚钱,所以寒冬对行业来说,未必不是什么坏事。就如寒冬淘汰老弱病残的,客观上优化了种群。这就是自然法则!

寒冬来了,大家都都该清醒清醒了,想想该怎么赚钱了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